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ranklist paihangpage

下载排行

Top 10 Top 30 Top 50 Top 100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河流泥沙研究进展

王光谦;

泥沙研究主要是认识水流中的泥沙运动规律、河床演变规律,进而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泥沙问题。泥沙学科体系始建于20世纪,侧重河流泥沙研究。河流泥沙运动力学基本理论包括:泥沙的沉降特性、泥沙的起动特性、悬移质运动规律、推移质运动规律、水流挟沙力、非平衡输沙、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异重流运动理论、波流作用下的泥沙运动理论等。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我国的泥沙科学发展迅速,主要进展包括:泥沙运动力学基本理论,高含沙水流的运动机理与理论,河流模拟的理论与技术,水库泥沙的对策与管理,河道演变规律的认识及治河工程技术等。本文对河流泥沙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2007 年 02 期 ;
[下载次数: 6,749 ] [被引频次: 221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再论泥沙起动流速

窦国仁

本文是作者40 年来研究泥沙起动公式的小结。文中对颗粒间的粘结力、水的下压力和阻力等有关参数进行了修改。通过瞬时作用流速,明确了三种起动状态间的关系,消除了起动切应力和起动流速间的不协调。对导得的起动切应力公式和起动流速公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验证,说明公式较好地反映了粗、细颗粒泥沙和轻质沙的起动规律,为研究工程泥沙问题提供了实用公式

1999 年 06 期 ;
[下载次数: 3,834 ] [被引频次: 535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黄河口泥沙输运三维数值模拟Ⅰ——黄河口切变锋

王厚杰;杨作升;毕乃双;

采用三维数学模型研究黄河口泥沙输运过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黄河口切变锋的时空运动过程及其对河口泥沙传输的作用。黄河口切变锋在涨、落潮时段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分别历时2小时左右。切变锋在浅水区域产生,向深水区移动,经历2小时左右消失,它的产生是由于近岸区域与10 m深线以外区域的潮汐相位差所导致。切变锋对河口泥沙的向海传输有重要的阻隔作用,导致河口泥沙集中在切变锋的向岸一侧随落潮流向北侧传输,在涨潮时河口向海排沙量降低,少量泥沙随涨潮流沿岸向南传输。长期的地貌演化表明切变锋对河口的淤积和侵蚀分区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导致河口泥沙在其向岸一侧沉积,是长时间尺度的河口地貌演化对短时间尺度河口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响应。

2006 年 02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6008);; 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2002CB412404)
[下载次数: 2,606 ] [被引频次: 89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近30年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

郭兴月;王添;程圣东;李占斌;

土壤侵蚀模型是定量预测土壤侵蚀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认识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了解前沿方向,运用CiteSpace与VOSviewer软件,分析1991-2020年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进展。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和WoS数据库核心馆藏为数据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方向是:优化不同土壤种类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模型;将遥感技术与模型改进相结合,提高预测精度;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国际的研究前沿方向是通过指纹识别技术示踪河道泥沙来源,逆推不同地区的侵蚀泥沙产出占比;解决黄土高原易侵蚀引起的高产沙问题。

2023 年 01 期 v.48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F130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40208;52009104;52179043;52109100)
[下载次数: 2,169 ] [被引频次: 12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Flow-3D的圆柱形桥墩局部冲刷大涡模拟

张曙光;尹进步;张根广;

为预测圆柱形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坑形态和最大冲坑深度,基于Flow-3D软件的水动力学模块和泥沙输运模块对桥墩附近局部冲刷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以Melville冲刷试验为原型,采用LES大涡模拟方法,模拟了桥墩附近湍流流场。以床面瞬时切应力作为泥沙起动、输移条件,采用Van Rijn输沙率公式计算床面冲淤。采用FAVOR技术追踪河床形态变化,得到了桥墩附近局部冲刷形态。经实测资料验证,计算结果与模型实测的冲坑形态及最大冲坑深度基本吻合。

2020 年 01 期 v.4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170)
[下载次数: 2,047 ] [被引频次: 67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综述

黄岁樑,万兆惠

本文较全面地讨论现有三类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数学模型,重点讨论迁移转化动力学数学模型.指出化学热力学平衡数学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模型在描述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以及现有迁移转化动力学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此类模型的方程构成.关于此类模型的具体型式,有续文详细讨论.

1995 年 04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水电科学基金
[下载次数: 1,899 ] [被引频次: 47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HEC-RAS和MIKE11模型河床糙率应用比较研究

戴文鸿;高嵩;张云;唐洪武;

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水流运动的数学模型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出现了大批商用软件。HEC-RAS和MIKE11作为最常用的一维水流模型商用计算软件,被广泛用于计算不同水文条件、工程前后河段的水流运动,并均有较好的计算结果。然而,两种软件从模型假设、建立到运行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着重以HEC-RAS和MIKE11对河道糙率的不同计算方法为出发点,利用赣江外洲至南昌段实测地形和水文资料进行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两种软件的联系与区别。

2011 年 06 期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100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294000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水利工程);;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09B02214)
[下载次数: 1,849 ] [被引频次: 85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水文序列突变点识别方法比较研究

田小靖;赵广举;穆兴民;胡晋飞;

水文序列突变点的识别是研究水文序列突变特征的重要环节,对水文分析和水文模拟预测意义重大。选取了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9种水文序列突变点识别方法,即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法(M-K)、有序聚类分析法、双累积曲线法、Pettitt法、BFAST法、水文情势突变法(RSI)、Lee-Heghinian法和Yamamoto法,采用黄河中游头道拐站和龙门站1960-2016年的57年长时间序列输沙数据,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双累积曲线法和Lee-Heghinian法能够较准确地获取输沙序列突变点,RSI和Pettitt检验法的适用性最好(p<0.01),M-K检验法次之(p<0.05),Yamamoto法最差;BFAST法不仅能够识别月尺度水文序列的突变点,也可用于解析其阶段性变化趋势。

2019 年 02 期 v.4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79,41671285)
[下载次数: 1,724 ] [被引频次: 69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局部冲刷研究进展

杨奇;刘红军;潘光来;孙鹏鹏;

风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海上风力发电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波浪和潮流荷载作用下,会导致风电桩基周围土体发生局部冲刷,影响桩基的性能。阐述了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局部冲刷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桩基局部冲刷的机理,总结了不同的平衡冲刷深度计算方法,对不同学者的模型试验、数值计算以及现场观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中的不足并提出若干展望和思考。相关研究成果显示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和冲刷预测模型的海上风机单桩基础防冲刷设计是有效的。

2019 年 05 期 v.4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247);;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14GGX104007)
[下载次数: 1,721 ] [被引频次: 23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泥沙起动规律及起动流速

韩其为;

文中根据泥沙运动统计理论进一步阐述和验证了泥沙起动的统计规律。严格地阐明了起动的意义,强调了起动时仍服从统一的输沙率规律。在此基础上约定了起动的数量标准,它们能概括起动的各种实际资料。此外,文中还提出了能反映一些实际现象的粘着力表达式。

1982 年 02 期 ;
[下载次数: 1,715 ] [被引频次: 153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