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gaojisousuocharts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正>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2025年2月6日),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出生于广东汕尾,祖籍广东揭阳,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

2025 年 03 期 v.50 ;
[下载次数: 2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泥沙研究》投稿和征订启事

<正>《泥沙研究》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利学会主办、泥沙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基础研究学术期刊(双月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创刊于1956年,是水利行业创刊较早、泥沙专业影响最大的学术期刊。《泥沙研究》刊登泥沙专业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题综述和工程技术总结。

2025 年 03 期 v.50 ;
[下载次数: 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张海霞;刘孝盈;杨明;张治昊;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1986年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都对进入内蒙古河段的水沙过程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来水来沙减少,洪峰流量削减,洪水发生概率降低。与1968年以前相比,1968年以后,内蒙古河段淤积减轻,1986年以后,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汛期来水量小,来沙系数大,流量过程参数小,水沙过程不利于输沙,河段汛期容易淤积;汛期来水量大,来沙系数小,流量过程参数大,水沙过程有利于输沙,河段汛期淤积减轻甚至转换为冲刷。

2025 年 03 期 v.5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联合基金项目(U2243210)
[下载次数: 9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接坝区退耕坡地风沙输沙率及粒径特征分析

许晶晶;杜鹏飞;陈吟;赵莹;陈康;

为明晰接坝区退耕坡地土壤风蚀及输沙特征,选取小坝子流域的退耕坡地作为研究区,基于2018—2020年间集沙仪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及下垫面类型的输沙率与粒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建议。在季节变化上,春季为风蚀最强时段,坡中沙地和坡下农地的平均输沙率分别达到2.68×10~(-2) kg/(m~2·d)和5.43×10~(-2 )kg/(m~2·d),其次是冬季和夏秋季。从下垫面类型来看,坡顶裸岩沙地、坡中沙地、坡脚草地和坡下农地的场次大风输沙率依次为34.28×10~(-2 )kg/(m~2·h)、34.08×10~(-2 )kg/(m~2·h)、7.13×10~(-2 )kg/(m~2·h)和8.20×10~(-2 )kg/(m~2·h),差异显著。风蚀物粒径以粉粒为主,其次是极细沙和细沙。坡上退耕地和坡下翻耕后农地为防治重点区域,春季为重点防控时段。

2025 年 03 期 v.5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802); 水利部水土保持业务项目(1261523410001)
[下载次数: 9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串列组合桥墩的冲刷防护研究

高鹏程;牟献友;常蕾;尚志强;

如何解决桥墩冲刷问题是贯穿桥梁整个寿命期的技术难题,为获得对桥墩冲刷的最优减冲防护效果,采用主动防护类型的防冲板进行减冲防护试验,并对其结构形状作优化设计以获得更优的抗冲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双墩防护的减冲率整体高于单墩防护,表明双墩式防冲板的防护效果最理想,其中明渠水流条件下减小率较大,冰盖条件下次之;标准误差与湍流强度的关系呈线性相关,即较强的湍流强度伴随着较大的标准误差,不受其他变量的无关性影响;上游墩前位置处不受遮蔽效应的影响功率谱衰减率较大,而其余位置处则受遮蔽影响环流强烈,致使其具有强涡度和高频谱密度。

2025 年 03 期 v.5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69017);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重大专项(150000243033210000057)
[下载次数: 7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单向及往复流作用下管道沟槽回填试验研究

陈凌峰;闵乐乐;孙玉天;降瑞娇;赵林;

以垂直射流冲刷非黏性沙床试验为基础,对形成的稳定边坡管道沟槽进行单向及往复流作用下回填试验。构建多比尺物理模型,揭示回填泥沙输运形式、沟槽断面形态及总回填时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单向流的迎流前侧泥沙推移、后侧泥沙局部冲刷;回填速率逐渐增大后减小、沟槽断面出现明显坡降。往复流的沟槽两侧泥沙向中轴往复推移,回填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断面更为均匀平整。随着回填作用强度增大,单向流的总回填时间呈现线性降低,往复流的总回填时间呈现非线性(单指数型)降低。

2025 年 03 期 v.50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资助(合同编号:2022QT(83)-069)
[下载次数: 3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有效悬浮功临界条件下异重流运动特征分析

李彬;高兴;鲁俊;白玉川;任晓光;

水库异重流总是处于超饱和输沙状态,在有效悬浮功作用下异重流可实现长距离输移,但有效悬浮功临界条件下的异重流运动特性尚未揭示。以泥沙达到有效悬浮功临界条件下的异重流运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异重流积深方程,利用异重流自相似理论分析平衡状态下的异重流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临界自悬浮状态下,床沙挟带系数随着粒径增大、坡降减小及阻力增大而增大;平衡状态下Richardson数随着阻力增加、坡降减小而增加,清浑水掺混系数随着Richardson的增大而降低。利用有效悬浮功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异重流运动过程,即随着异重流向坝前运动,有效悬浮功逐渐减弱。多沙河流水库实现异重流高效排沙,应使有效悬浮功小于零,即构建适当的水库底坡并减小异重流粒径。研究成果可为多沙河流水库减淤与保持有效库容提供理论基础。

2025 年 03 期 v.50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课题(2023YFC32067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9185,52109097); 黄委优秀人才科技项目(HQK-202319);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立科研项目(2025KY001)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不同固结条件下淤泥质粉砂海岸泥沙起动特性试验研究

邵宇阳;李天宇;唐玉林;谈雯倩;

淤泥质粉砂海岸的主要成分为粉砂,具有黏土和砂的双重特征,其起动特性复杂且高度不确定,直接影响海岸港池和航道的冲淤,因此备受关注。通过采集大丰港深水航道的回淤土样本,使用双向环形水槽开展了淤泥质粉砂在特征临底起始含沙浓度和不同固结时间条件下的起动侵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淤泥质粉砂临界剪切应力与临底起始含沙量和固结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床面表层密度与临界剪切应力存在的线性关系会受到固结程度的显著影响。试验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淤泥质粉砂海岸地区冲淤变化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2025 年 03 期 v.5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040203); 上海市水务局科研项目(沪水科2020-02)
[下载次数: 12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铁山湾工程建设对河床冲淤和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

张佳贝;王崇浩;刘大滨;郭传胜;

基于GIS技术和MIKE21模型,分析铁山港岸线和航道工程引起的冲淤演变及水动力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周边水深发生显著变化,0 m和2 m等深线在工程区域常被截断并形成新形态,5 m和10 m等深线往往呈现出贴合航道分布的特征。工程实施后,潮位变化不大,突堤和港池对潮流产生明显的导流作用,航道附近水流归槽现象明显,铁山港东部的涨落潮流向相较于工程前出现逆时针偏转。原深水区因水深变浅导致流速明显增加,拓宽和挖深后的航道流速增大,浅滩和挖深区域的流速减小。工程后进入铁山湾的总潮量减少,进入内湾的纳潮量有所增加,但通过沙田断面的纳潮量减少,安浦港湾的纳潮量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可为铁山湾开发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 年 03 期 v.5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C3204303)
[下载次数: 8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磨刀门河口演变趋势与治理保护对策研究

袁菲;胡晓张;卢陈;喻丰华;黄鹏飞;王世俊;

口门整治、采砂和航道疏浚等高强度人类活动引起珠江河口磨刀门滩槽格局剧烈变化,磨刀门治理与保护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地形资料分析、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等手段研究发现:2011年以来,采砂致使磨刀门中心拦门沙大幅萎缩,磨刀门出口由东西两槽演变成单一出口格局;随着口门的外移及河流海洋动力的变化,磨刀门河口有从河流-波浪型口门向浪控型口门进一步转变的趋势,未来口门仍会形成新的拦门沙,且可能引起口门水流不畅、两侧海岸侵蚀;考虑磨刀门拦门沙修复对防咸、消浪及通航具有正向作用,初步提出松木桩围合促淤的拦门沙修复方案,并进行拦门沙促淤物理模型试验,以期实现弱人工干预下的拦门沙自然修复。

2025 年 03 期 v.50 ;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3-01);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0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IWHR-SEDI-202105)
[下载次数: 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