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研究

访问量:334754

  • 长江河口悬沙输移特性

    沈焕庭,李九发,朱慧芳,周福根

    长江来水来沙具有水量沙量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量与沙量时而相应时而不相应、流量最大月后的沙量比流量最大月前大等特点.口门附近的悬沙浓度和净输沙量在时间上有明显的涨落潮、大小潮和洪枯季变化。在空间上,三条汉道各异,同一汊道拦门沙内外也有较大差异。北港是目前长江输水输沙的主要通道。流域来沙约有50%以上在南支口门附近沉积,南港口外的水下三角洲是主要淤积区。122°30′E~123°E间是悬沙向东扩散的一条重要界线,入海泥沙主要向东偏南方向扩散。

    1986年01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论变态动床河工模型及变率的影响

    朱鹏程

    本文讨论了变态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中,由于变率引起争议的几个重要问题:(1)几何变率的确定,作者提出应考虑边壁阻力与河底阻力的比值,在原型与模型应该接近相等的原则。(2)弯道水流与泥沙运动的相似问题,作者提出不应该破坏流速垂线分布的原则。(3)模型沙的选择,作者提出根据泥沙颗粒运动三种状态(层流、过渡、紊流),选择模型沙比尺的方法。(4)河床演变与水流运动时间比尺不一致的问题,作者作出解释。(5)由于在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中,所采用的糙率系数不准确引起的误差,提出了估计的方法。

    1986年01期 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形式探讨

    景可

    本文阐述了溯源淤积和侵蚀基准面的概念。根据河流沉积的地貌形态、泥沙结构的沿程变化关系、矿物的百分含量的沿程变化和水文特性等要素,论证了黄河下游高潮线以上泥沙的淤积形式为沿程淤积,高潮线以下理论上存在溯源淤积,但实际上没有反映。

    1986年01期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 挟沙水流紊动结构的试验研究

    李福田

    本文通过挟沙水流紊动结构的试验,研究了其时均结构和脉动结构,明确了含轻质沙水流的紊动结构与含沙量和粒径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含沙水流的卡门常数x随含沙浓度和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水流脉动强度则随含沙浓度和粒径的增大而加强.此外,在与清水紊流结构比较的基础上,还对挟沙水流的内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1986年01期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粗颗粒在粘土浆液中的沉速

    万兆惠

    <正> 颗粒的沉速是泥沙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诸如悬移质泥沙含沙量的垂线分布和沉淀落淤速度、悬移质与推移质的判别和相互交换……,都与这一参数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颗粒的粒径、比重、形状以及容器的边壁、含沙量等都对颗粒的沉速有影响。对于一定粒径、比重、形状的颗粒说来,含沙浓度特别是粘土颗粒含沙浓度的大小对其沉速的影响最大。天然河流的高含沙水流多数可以看成是粘土浆液挟带粗颗粒泥沙的运动。因而,粗颗粒在粘土浆液中的沉速是高含沙水流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将着重研究这一问题。

    1986年01期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长江口北支堵坝对附近河段的影响

    邹德森,黄志良

    <正> 在长江河口整治中于北支内堵坝(建闸活堵),对泄洪和附近河段的防汛产生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带来恶劣后果?这是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北支的泄洪能力着手;根据长江河口最高潮位的成因,说明洪水对长江口潮水位的抬高,作用不显著;同时分析了北支堵坝对附近河段潮汐所造成的影响;供长江河口整治总体规划参考。

    1986年0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甘溪港滩水流泥沙运动特点及治理设想

    陈林彬

    <正> 甘溪港滩位于洞庭湖汊流甘溪港河与资水尾闾汇合处,是湖南省长(沙)津(市)、长益(阳市)、益茅(草街)常年干线航道的咽喉,治理好本滩,对发挥湖南“北水”的水运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1954年以来对该滩几经治理,由于河型复杂、水流紊乱、泥沙运动频繁,一直未能得到根治,每年均赖挖泥,才能维持1.3~1.5×20×100~150米的单线航道尺度。为早日实现“北水”开发方案,必须对甘溪港滩的河床演变及工程措施作进一步的研究。

    1986年01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变

    官子和,蔡述明

    <正> 洞庭湖是仅次于鄱阳湖的我国第二淡水湖,面积约2740平方公里。整个洞庭湖地区总面积为18780平方公里。研究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变,对于保护湖泊,合理利用湖泊,进行洞庭湖地区的国土整治等有着重要意义。

    1986年0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洋河整治工程局部冲刷的钻探验证

    毕跃先

    <正> 整治洋河工作,从1975至1981年,先后完成整治工程长度153公里,护堤丁坝约2000道。基础处理均采用铅丝笼装石或竹石牛平面护基措施,利用洪水冲刷力使其下沉,取代桩基或深挖基础。这种方法,施工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水电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为掌握丁坝和顺堤的局部冲刷深度资料,指导海河流域多沙游荡型河道的整治工作和河道险工险段处理问题。从1982至1984年,对上述坝型进行了钻探研究。本文根据三年的钻探资料,提出阶段报告。

    1986年01期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安塞县水土保持实验区的土壤侵蚀情况

    赵诚信

    <正> 安塞县水土保持实验区,位于延安市西北35km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区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耕垦指数大,暴雨多,年输沙模数约14kt/km~2。解放后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往的治理工作措施单一,缺乏综合治理,治理速度较慢。当地广种薄收的习惯还没有根本改变,因而农业生产水平很低,群众生活困难。

    1986年01期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五年《泥沙研究》总目录

    1986年01期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学术动态

    <正> 由中司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共同主持的黄河及其它多沙河流河道整治学术讨论会,1985年12月2~7日在郑州召开。会议议题为河床演变,河道整治,河道整治建筑物新结构和新材料。会上交流了全国各大江河的河道整治经验,介绍了近年来赴国外考察河道整治工程的情况并放了有关电视录像。

    1986年01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下载本期数据